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服饰:方黎型盛装
【前言】台江县境内有九个苗族支系,苗族历史源远流长,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境内苗族大致分为九支不同的服饰支系。2008年,台江《苗族服饰》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方黎型(Wang b Fang b Dlib)
妇女头包宽约10厘米、长约3米的藏青土布,并在布的一边顺边叠成重叠的三道边,全帕折成宽6厘米左右。发不打髻,有的用网套上,盘于头顶后即把头帕包住,从上而下又再向上缠绕,高约10厘米。有的头帕外还打上一层网套。帕外端通常绣有3厘米宽的花饰,并附上6、7厘米长的各色丝穗,以插头用。
盛装不包头帕,插银簪、银笄、戴银冠,耳饰大花环。项圈系圆扣,由一细小的项圈把圆扣穿起来,圆扣上有花样,别具特色。上装为大领右衽半体衣,较长,盖及臀部;衣的前襟略长于后摆,穿时拉长,袖子比一般略大,宽约21厘米,穿时折一小折,衣脚附上一条约10厘米宽的织花,从前襟经岔口伸向后背。领花一般宽12厘米左右,胸部花饰宽15厘米左右,领稍向后拖。盛装的布料为缎子布料。鞋一般为绣花鞋。
方黎型服饰主要分布在革一、大塘、平水、南尧、箕簸、棉花坪等。
(台江县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