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故事 > 【蓝调城市】节目预告——告别,在离去之后

【蓝调城市】节目预告——告别,在离去之后

  • 发布时间:2023-06-05 13:39:33


客观地说,阿巴多的指挥技巧在20世纪下半叶罕有其匹!如果他的指挥生涯因患绝症而仅仅止步于1999年,那么他的历史地位也不过是巨匠级别。庆幸的是,老天很慷慨地多给了他15年的生命。这使得他在重返乐坛之后,宛如涅槃重生,脱胎换骨,在马勒、布鲁克纳的世界里,重新寻获了不曾被解释透辟的精神价值,释知遗形,超逸绝尘,宗师之气隐隐逼人。在当代享誉世界的指挥家里,无论是杜达梅尔还是毕契科夫等人,都已没有资格再与阿巴多这样的指挥相提并论,而且相差甚远。资格不等同于资历,也无关年纪。才具与天赋决定了艺术是天底下最不公平,但同时也是最公平的职业。这些东西,有就有;没有,后天也学不来,这是艺术最迷人的所在之一。没有了阿巴多的音乐世界,如今只剩一片荒寂。每一次跟阿巴多在唱片里的相遇,都是一次渐行渐远的告别。因为,“世界最美的左手”永远不再归来。6月30日晚21点,森淼将在《蓝调城市》中和你一同回顾一代指挥宗师阿巴多不平凡的音乐人生,领略阿巴多的人格与音乐魅力,欢迎关注收听。                                  

——森淼



一代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 )离开我们已经整两年了。两年来,整个古典音乐界没有一天遗忘过他,所有他留存给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都散发出愈加浓郁的醇香。感谢你,ABBADO

《马勒第五交响曲》(2004)

 

       这位被认为是“20世纪十大指挥家”之一的大师,其指挥富有戏剧性效果,尤擅长于意大利歌剧、马勒交响乐、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及部分现代派作品,阿巴多的双手极富指挥魅力,他被称为拥有“世上最美的左手”,连绵起伏,美如拨弄水云间,动如岸夹桃花锦浪生,传达出美的意境;他的眼睛里有音乐,可以纵观全局又能注意到特别的细微。16岁那年,伯恩斯坦在米兰就认为阿巴多有一双天生的、作指挥的眼睛。他的指挥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他是一位尊重总谱的指挥家,没有准备好是不会站到指挥台上的,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沃采克》就排练了40次;为了掌握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他足足花了10年时间研究。聆听他的指挥作品,不得不惊叹他指挥曲目的广泛。


        意大利的歌剧之乡米兰,有着“世界歌剧的麦加”之称的斯卡拉歌剧院便坐落于此,阿巴多出生于此,他的家族是音乐世家,爸爸妈妈与兄弟都是音乐家。在阿巴多晚年纪录片《倾听寂静》(DieStille hören)中这样说:“我受到上苍极大的青睐,才有机会与音乐相会一生……在孩子时期,就萌发了自己想要演奏这个乐章,要与最优秀的管弦乐队合作,要与优秀的歌唱家合作。”阿巴多进入威尔第音乐学院接受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师从名师老指挥家沃图,更有幸成为著名指挥大师朱利尼的学生。


        跟很多音乐大师一样,阿巴多都曾在钢琴、指挥、作曲三方面难以取舍,但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抉择。巴伦扎伊姆曾这样调侃阿巴多:“他曾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钢琴家,为什么说是曾经,因为至少20年没有听过阿巴多弹钢琴了,私下有练习吧。”要知道,1955年阿巴多在萨尔茨堡曾师从古尔德 (G. Gould)学习钢琴。1956年,他与现在的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结为终身挚友,拜斯瓦罗夫斯基为师学习指挥。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 3. Finale                         Shlomo Mintz;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endelssohn / Bruch: Violin Concertos                                                                                        

        1968年,阿巴多被家乡的斯卡拉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他不仅扩充了剧院的演出剧目,将一系列现代歌剧纳入到剧院的节目单中,同时还经常率领剧院走入基层演出,树立了斯卡拉剧院新的形象,极大程度上扩充了自己的听众队伍。当他1986年离开斯卡拉歌剧院时说:“我没有任何愧意和遗憾”,的确,他为斯卡拉歌剧院今天稳如磐石般的歌剧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6年,阿巴多出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这个职位对他来说的确是充满荣耀感的,因为维也纳爱乐是一个具有深厚修养和伟大传统的老牌乐团,它的历任指挥无一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大师。任何改革、主张,在柏林爱乐,回答是“尽可试一试”,但在维也纳,报之以匪夷所思,这是人类关系的难题。有的人唯有远走高飞,但能重归维也纳的,就是英雄般的凯旋了。阿巴多胜过老一辈指挥家的突出表现是对新维也纳乐派作品的娴熟驾驭。

                                                                                                                                                                                                                            1. Allegro non troppo                         Claudio Abbado;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Maurizio Pollini -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2                                                                                        

        1989年,在卡拉扬逝世后86天,柏林爱乐乐团的120位演奏家经过秘密投票,将卡拉扬掌握了34年的指挥棒交给了当时56岁的意大利人阿巴多。也许柏林爱乐对卡拉扬式音乐工业化的怨怒如此之深,他们通过选举进行了一次报复,或者阿巴多的指挥与热情圆融超越了当时的竞争对手。卡拉扬表现最突出的是他典型的德意志民族性,严谨冷峻。卡拉扬说:“指挥的全过程就是向乐队转达一种特殊意志的过程。”卡拉扬纯日耳曼式精神的艺术、美学、文学、哲学等观点、手法,始终如一地体现在他诠释的每一部作品中,精神和性格表现得过于强烈,往往高高凌驾于具体的作品之上,他对现代音乐始终保持清醒的甄别。


                                                                                                                                                                                                                            I. Andante - Allegro con anima                         Claudio Abbado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5, Op. 64; Voyevoda, Op. 78 (Symphonic Ballad)                                                                                        

        作为马勒专家,1965年阿巴多以复活马勒的作品震惊乐坛,他赢在格调,他的马勒从来都是理智与情感并重,他的马勒交响曲全集包括对马勒的演绎,是我们今天解读马勒,对理解阿巴多的音乐观念和指挥艺术都是意义非凡的。“对我而言最不幸的是,我是个无可救药的维也纳人。”马勒如是叹息着,他软弱而迷惘着,哀叹与呻吟地活着。听者心生崇敬,却无法大恸。《大地之歌》女中音唱起,那种罕见的愁绪铺天盖地的渲染,充满萧瑟和冷峻,抵达人世间最深切的情感,并与所有人有关。著名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说过:“就是在一场三千人聆听的音乐会中,当演奏马赫时,你永远是孤独的。”


        勇敢的人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时在维也纳,舒伯特的歌剧非常冷,阿巴多尽力挖掘舒伯特作品,上演舒伯特的歌剧。他对乐团说:“要理解马勒,要先去理解你们的舒伯特,他是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此句如此打动人心,如同舒曼、勃拉姆斯一样,阿巴多也是舒伯特知音,他认为舒伯特的歌剧非常精美。阿巴多以崇高与友善之心精酿出来的深情款款的舒伯特之声,心旌激荡。舒伯特与马勒相隔一甲子,精神层面却是契合相通的。任何时代和任何种类的艺术作品中,真正能使人感动至深甚至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东西,往往是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而又无可挽回之时的悲情。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穆洛娃/阿巴多/1992/东京)


       

                                                                                                                                                                                                                            Wo die schA?nen Trompeten blase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Anne Sofie von Otter;Claudio Abbado - Mahler: Des Knaben Wunderhorn                                                                                        


(阿巴多与昔日恋人著名钢琴家阿格里奇)

                                                                                                                                                                                                                            “今天我们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Claudio Abbado;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 Peter & the Wolf                                                                                        

        作为指挥大师,他心细绵密地写了一本关于指挥的书给儿童,《我的音乐世界》充满爱心与童心,就算我们大人看来也是醍醐灌顶之言。他分享了他妈妈讲的有趣故事,讲了一些音乐想法:“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在音乐中寻找非常不同的,极具个人色彩的东西,或许想要重新唤起特定的感觉或经历。然而,无论我们在其中寻找什么,我想,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幻想来跟随音乐的脚步。能做到这一点,对阅读总谱也是有帮助的……作曲家总是从民间曲调中获得灵感,童年和故乡的歌曲总能带来灵感。音乐家耳朵处处有音乐:无论是不同的季节的声响(维瓦尔第的《四季》),还是溪水中跳跃的鳟鱼(舒伯特的《鳟鱼》),以及罗西尼的《猫之二重唱》,每一位《仙子》的魔幻之声,当然还有那改变了我一生的德彪西的《夜曲》。”那些生命中被艺术浸透的时间,将会以何等优美的形式存在!阿巴多留给我们的财富,其实不仅仅是数百张唱片和无数场音乐会,还有记录了他生命的所思所想的访谈与纪录片,虽只言片语,却早已浸润了人道主义者的博爱与理想。


(阿巴多唱片一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