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故事 > 世界已不是那个世界,朴树仍旧是那个朴树

世界已不是那个世界,朴树仍旧是那个朴树

  • 发布时间:2023-06-05 13:39:33

这么说吧,朴树大概是华语乐坛唯一一个,仅发过三张专辑,仅凭二十几首歌,隐退十几年仍然能稳立于乐坛一线的歌手。他是那种很少见的,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在等他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他好




1


首先是他的作品好。


朴树的歌,是作品与自我的高度融合。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也知道怎么把它们说出来,让别人听得懂。


有认识自我和表达自我的双重能力,所以他的音乐出来,有一种大部分歌曲很难达到的,珠联璧合的美感与和谐度。


他的曲风里,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连他的歌词,也能看到很多文学大家的影子,可那些影子都非常淡,已经完全变成朴树自己了。朴树把它们融到自己的音乐里,融得那么好,那么自然,好像那些东西一早就在他的生命里一样。


朴树的音乐里,有民谣的忧伤,摇滚的热血,还有太空的辽阔。它们彼此矛盾,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那种强烈的冲突和交融,是朴树身上天生就有的东西,可在别人身上确实很少见。所以他曾经半开玩笑说,我觉得我是外星人。


他的音乐一流出来,你就会不自觉地被带进去好像有一种力量一直把你往上拉,要把你拉离这个地面,让你消失在这个人世间。


他的歌词为什么会使用一些英文和一些无意义的虚词、音节,是与音乐相比,没有一种语言让他觉得是丰富的,准确的,可以自如地使用的。所以他不得不去借用多种语言符号,来保留住他想要的音节。


而他最终固执保留在歌里的,那些无意义的音节,仿佛才是最精确的,最不需翻译的,最直达人心的。那种声音出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非常奇特,那不像是一种人类经过学、修行、磨练能够出来的声音,那似乎是不太属于人间的,好像来自遥远的远方的,一种亘古的呼唤,不知道为什么就从他的琴上飘出来了。



2

朴树在人们心中最鲜明的一个标签,是他的少年感。是的,从过去到现在,朴树身上都有一种少年感,虽然已四十四岁,人至中年,可仍然干净、清瘦、纯粹、执着。可是有这种少年感的人绝对不是没有,但朴树的少年感是独一无二的,有别人完全没有的东西。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他是个白发少年人。


朴树早年一出道,身上就混合着一种奇异的少年感岁月感,他有种少年的纯白,又有一种完全属于老人的沧桑


一方面,他永远年轻,永远干净,永远倔强,永不妥协,一方面,他又过早成熟,甚至苍老了。那颗少年心里,住着一个老灵魂,有一双青春的眼睛,却有疲惫而悲伤的目光。


白发与少年,这两种东西能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却不显得违和,是因为朴树有种别人不太有的东西,就是。真这种东西,有的人身上也有,但朴树的不一样。他的真不只是真诚,不只是真实,而是天真,是纯真,是童心纯然,是天真烂漫


那种东西在成人身上非常罕见。因为它并不能帮助人在现实世界里更好地生存,反而还会制造很多麻烦,所以大部分人身上的这种性情早早地就褪去了。但对于创作来说,全无机心,真挚坦率,歌咏感伤,都出自肺腑,不讨好他人,才能写小我天真烂漫,写大我深远辽阔。

这两点结合起来,让朴树身上出来了一种特别的味道。他好像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老了,导致他似乎离成人的状态总是很远,总是又老又小的。一方面青涩蒙昧,一方面又饱经沧桑,一方面懵懵懂懂,一方面又了悟世事。

似乎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这两种状态,在这两头上,他都很认真,很用力,所以呈现出来的状态总是有点拧巴,不停撕扯。因为他用情比别人都真,那种挣扎就比别人都强烈。他的快乐,如龙啸飞舞,直上九天,他的悲伤,如杜鹃啼血,字字哀鸣。




3

朴树的少年感比较特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讲话的方式

在镜头前,朴树的表达总是断断续续的,看他的采访,总是卡卡的。那种吃力和破碎,不像是成年人的通达和圆融,反而类似一种语言能力还未成熟的,少年人的表现。但他又并非真的是头脑空空的孩子,他心里有些东西,翻腾涌动,时隐时现。


他很少说话。


他不说,是因为他不相信语言,他对语言的单薄和歧义性有不满,认为它不足以充分表达他脑中的意识流。而事实上,大家不要忘记,朴树本身是极其出色的语言掌握者,他使用词汇的精到和准确,是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

 

他的寡言少语,是因为他更重视深入沟通这件事,对沟通的效果有比常人更多的期待。因为大部分沟通都是说了跟没说一样,那他就宁愿闭口不说。由于长期不与人应酬,他的套路性语言有了严重的退化。但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之间所得的语言路径,去尝试摸索建立一种更干净纯粹的方式。

 

朴树表达上的那种磕磕绊绊,事实上,是他对现有语言惯的一种反思。他在重新选择词汇,重组语言,尽管很多时候吃力、不流畅,但往往有着灵光一现的时刻。那种时刻里,他的语言有种致命性的准确,以及强烈的诗性意味。


朴树的少年感虽然会激起人心一种想要保护他的感觉,可那种感觉不是怕他因为无知受到伤害,而是你很清楚地知道,这种人是罕有而珍贵,稀少而脆弱的。

 

朴树的笨拙里,有一点大智若愚的东西,有着点滴智慧的闪光。




4

朴树身上的少年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热血。朴树的那种热血,也混合了一种特有的沧桑感,它不仅仅是青春的愤怒和叛逆,更重要的,是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


十几年与抑郁症做抗争,除了药物,他也在宗教里寻求依托和救赎。朴树皈依了,让他暂时获得了平静,可这种平静让他困惑。


一般人可能很难理解,朴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一些极度敏感的人来说,他们身体里,似乎装了一个放大器,他们每天所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刺激,远远强烈过一般人的想象。那些刺激,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欢乐的,而是尖锐的刺痛。


在录新专辑反反复复长达数十年的实验中,他必定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朴树愿意拿出来的,是他的全部。他愿为此拼尽全力,要用他的一切,来换一个重生。他说,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


当你还年轻,还没真正尝过命运滋味的时候,昂着头唱“无可救药,卑贱又骄傲,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这个容易。

 

可当命运真的劈头盖脸砸下来,把你砸在烂泥里,把你踩在脚下的时候,你还能拧着脖子,梗着头唱“那么年少,还那么骄傲,两眼带刀,不肯求饶”,这个太难了。


他用破碎的声音嘶吼着喊出来 “就跟它干,一直干到,我们都被干掉”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热泪迸发,涕泗长流。是的,我们最后都会被干掉。命运终究会带走一切,我们爱的,爱我们的,什么都不给我们留下。我们没有选择这样的命运,可是命运选择了我们,它逼着我们,押着我们,走上前去,与它正面对决。


朴树的音乐里,有种隐约的火星,一旦点亮,就迅速燃爆,生成旌旗血红,号角嘹亮,穿风踏雨而来,撕破重重黑暗。它是深夜里高举的一支火把,呼唤着那些散落在天涯的,飘摇的微弱星火,直到望见下一个日出




5

朴树的声音支离破碎,可里面有一种动人的东西。破碎的声音没什么,并不算好声音,只是那里面还有一种天真和倔强,跟破碎结合起来,就出来了一种残缺的美感。它完美传递出来了朴树音乐的精髓:骄傲的易碎的

 

因为骄傲,所以易碎,因为易碎,所以骄傲更难得。于是那种残缺就出来了一种壮烈的气息,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朴树的声音和他的人,他的歌,是完全合一的,那种脆弱的倨傲,有种致命的吸引力。一个中气十足,完美稳定的声音,反而唱不出那种味道。

 

他的声音里有他的魂。只有用他那种梦呓一样的声音唱出来,那首歌才有了魂,才仿佛被点了睛,才是活着的。


只有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真粹的人,声音里才有那种直见性命的东西。


人一生当中很少有和另一个人性命相见的感觉,大家都惯了客客气气带着面具做人,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把自己劈开了摊在这里,还是干干净净的。所以他的音乐出来,就像一阵浩浩荡荡而始终清澈的风,把你整个人包进去,从里到外洗了一遍。


朴树制造了一个恢弘而庞大的音场,把每个人都包了进来。他立在风眼之中,召唤风起云涌,所有人都随他一起,消失在音乐里,如同消失在风中。在那一刻忘记了自己,在音乐里容身,被音乐呵护,这是每个人能得到的最好的疗愈。


他的音乐,为众人抱薪,为众人生火,为众人取暖,带给无数人坚持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十二月九日,郑州会展中心,期待相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