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故事 > “U音管”唱法在声乐中的应用

“U音管”唱法在声乐中的应用

  • 发布时间:2020-11-07 02:24:26

民族声乐最早从戏曲、曲艺和民歌等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形成发展而来。民族声乐一直以来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吸收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优点,只是在自己本土基础上缓慢发展。 

早期民族声乐的特点是:音色纤细、声音是扁的、音域狭窄、音量较小等等;明亮、清脆是早期民族声乐最大的优点。其代表人物有:郭兰英、王昆、王玉珍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吸收了科学的意大利唱法,将其通道打开也就是将“U音管”唱法融入到民族声乐当中,从而使民族声乐具有了混合共鸣和充分的泛音,音域宽广,发音自如,音色优美,声音之间过渡平滑匀净,衔接自然。明亮圆润、音域宽广,有光泽,穿透力的声音,加上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气质,含蓄的细腻表达,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演唱发声方法。其代表人物有:彭丽嫒、、张也等等。

这些优秀的歌唱家给我国民族声乐注入新的血液。为什么“U音管”唱法会有这样的魔力呢?究竟“U音管”唱法是如何在民族声乐中得到应用的?它们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怎会如此的奇妙?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分析说明其中的奥秘。首先,“U音管”是一种歌唱通道,并且是“U”母音的歌唱通道。我们在歌唱民族声乐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咬字和吐字的问题。意大利唱法不在存在这个问题,它对们的字母转换都是比较自如的。而我们中国的文字有闭口音和开口音,既要保持声音的色彩性又要把闭口音唱开那是十分困难的,而且要把所有字归入“U音管”里演唱那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困难,首先是克服声乐训练中的母音.母音常用的有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

为了使歌唱的发音位置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声乐要求,我们要把这些母音都带上“U”母音的感觉和色彩。由于“U”母音能使声音松、通和垂直,喉咙又便于打开的特点,带出来的其他母音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我声乐得到很大的提高。练声时经常用“U”母音练习,并慢慢的将其它几个窄母音也要放在这个通道里完成。喉头变得稳定了,声音明亮之外也带有力度和厚度,嗓音的发音能力得到改善,变得明亮圆润,不再是尖的、紧的,也不再是浑浊暗淡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族歌唱家,我看过了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对的一些现场采访。其中有播放前时期唱歌的一些实录。早期的的唱歌也是略显“原声态”唱法。声音比较白。嗓子条件十分好,演唱曲目不大,例如《小背篓》、《兵哥哥》等等,唱得比较浅。后来在金铁霖教授的指导下,使用“U音管”唱法,循序渐进,最后登上了“悉尼歌剧院”金色大厅。其实我们追求的理想声音应该是“通、松、透、亮”的“通”是放在第一位的。

只要把声音唱“通”了,那么发声技术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其它问题很快都不能会迎刃而解。而“U音管”唱法正是解决这个“通”的问题,这也是其奥秘所在。 “U音管”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民歌的歌唱能力。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享受。当代民族唱法以其特有的技术特色深受国内外广大群众的青睐,其声音讲究明亮、清澈、圆润柔和的音色;有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控制气息,有充分的头腔共鸣和深厚结实的音量。这些成果的获得,“U音管”唱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U音管”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是必然的,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愿广大民族声乐爱好者及从事民族声乐教育的工作者能从“U音管”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领悟到民族声乐的真谛。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建议他人注意,请分享到自己朋友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