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历程 > 《歌词写作实用教程》系列

《歌词写作实用教程》系列

  • 发布时间:2020-12-04 05:42:04


吴飞代表作之一《藏香》(2004年)


词坛泰斗乔羽老先生题写书名。

吴飞在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音乐文学系执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编写了这本学生们觉得有用的教材。


阎肃老爷子已经作古,但是他的题词依旧散发着笔墨的光辉

注:《歌词写作实用教程》有少量存书,微信朋友添加微信号:578867866,享受100元人民币得:  教材+吴飞创作或制作的唱片一张。(仅限微信好友)加20元,再得下面这本《作词笔记》小册子……


当年音乐文学系同学们的补充读物《作词笔记》


词别是一家

——评吴飞的《歌词写作实用教程》

 

陆正兰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研究和教授现当代歌词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件。

古代歌词和现代歌词命运大不相同,曾经是流行歌的《诗经》、宋词、元曲已经是古典文学经典的一部分,而现当代歌词却一直被学界拒之门外。虽然,歌曲在当代文化中如火如荼:既是当代艺术极繁荣的门类,也几乎是大部分人接触的唯一诗体文学,更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然而,这仿佛都是围墙外的事,学院可以照样熟视无睹。文学院如此,音乐学院更是如此。尽管歌曲作品离不开歌词创作,“作曲专业”、“作曲课”是每个音乐学院都开设了的专业和必修课程,但两种学院都“无一例外地忘记了‘歌词专业’存在的必要。”

正是怀着这样的觉醒,吴飞带着他自己撰写的《歌词写作实用教程》,率先走近了音乐学院的课堂,试图挑战“歌词创作没有专业训练”的观点。他开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好头。

《歌词写作实用教程》,积聚了吴飞十年的创作经验,是其创作经验的理论升华,也是一本歌词创作者理论实践的范本。这本教程将理论与作品分析(书中的歌词范例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100多首作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全书观点明确,方法直接,没有深奥的理论炫耀,却抓住了歌词创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难怪吴飞自己在其书名下,还印了一行小字——“歌词写作七日通”。此书确实是引导歌词创作者入门并提升歌词创作水平的很好教材。

“别是一家”,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对歌词艺术的归纳。自古以来,很多优秀的歌词创作者都在这个“别”字上下功夫。当代词作家乔羽先生这样强调,“歌词是诗,又不是诗,诗供阅读、吟味;歌供演唱,人凭听觉感受它的力量。因此歌词不是纸上之物,它必须与音乐结合变成声音,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只从字面上看起来好看还不能算数,必须让人听起来好听才能算得上成功,这应该是对歌词艺术进行美学审视的出发点......我们必须在‘别’字上做出新的文章。”


吴飞也不例外,他把对歌词的“别”样理解,概括得简明扼要。 一个好创意,一个好歌名,一个好结构,一句好歌词,一个好选题。在吴飞看来,这简明易记的“五个一”,不仅能较好地演绎歌词创作艺术,同时也是一首好歌词的标准。

“一个好创意”,强调的是个性化的表现角度,切忌人云亦云。中国当代歌词最大的弊端在于题材、视角的重复和雷同。歌词是一种大众艺术,它确实要为某一类人,某一种情感代言,但是,情感的相同,也容易陷入视角的雷同、表达的雷同。提出“一个好创意”,就是要摆脱“雷同”,唱出别样的情感语言来。

 “题好半篇文”,是吴飞强调“一个好歌名”的缘由。为此,吴飞还提出了一首好歌名的三个基本路向。“一,既要有新意、有创意,还要摆脱同其他同类作品的信息连接,最好力求要有强烈的独立存在性;二,尽力使歌名成为歌词的记忆点。三,命题还要有一定的广泛性,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

应该说,这三个基本路向,非常精辟,也很实用。“独立性”、“记忆点”、“广泛性”是吴飞送给歌词创作者为歌命名的三个关键词。歌词的题目,既能集中体现歌词的基本主题,也能为歌曲的风格基本定型,比如我们熟悉的歌曲,《草原之夜》明白指明是一首富有少数民族风格的抒情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是一首少儿歌,《蜗牛和黄鹂鸟》一定是充满谐趣的童谣或者校园歌曲,《故乡的明月》一定是一首乡情颂歌,《我的中国心》必定是爱国颂歌,《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就该是一首感伤情歌等等。可见,歌名很好地预置了歌词的情感和意义期待。在大浪淘沙般的词坛,一首歌能成功地浮出水面,歌名是歌富于表情的眼睛。

 “一个好结构”,是歌词最突出的“别”样特点。这一点,很多作过诗的词人都深有体会。诗的结构的整体性,可以是外在的(例如律诗的八句,绝句的四句等),但更多是读者的整体期待赋予的。诗可长达千行,也可短则一行,只要被“标定”为一首诗(有标题,分行排列等标记),它就是完整的一首诗,而且迫使读者把它当作完整的诗来接受。例如,顾城的《一代人》,只有两行,而北岛的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

但是歌词不同,通常不会“以非整体求整体”。歌词需要配乐,受音乐曲式限制,因此歌词结构失去了任意切断割出的自由度。很多歌词,是从长诗中切出一个片段,例如马勒的合唱交响乐《大地之歌》中的某些歌,就切开了唐诗,或拼接二首唐诗,乐曲的完整性给予歌词以完整性,但是也限制了歌词充分利用整体期待。所以,歌词的结构不仅是歌词本身的需要,更多的还要应和音乐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吴飞对“一个好结构”的强调就格外有意义。

正如诗有“诗眼”一样,词也讲究“词眼”,吴飞要求一首好歌词必须有 “一句好歌词”。“一句好歌词”,不仅容易让观众记住,便于流传,通常也会鲜明、准确地提炼了歌词的主题和情感。比如耳熟能详的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成了现代人的迷茫的代言词句。“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成为好朋友之间的励志名言。

“一个好选题”,是吴飞认为歌词创作最重要的一环。他在书中写道,题材选得好,才是“一个好创意,一个好歌名,一个好结构,一句好歌词”的先决条件。他用自已创作歌词《看看都江堰》时的切身体会,给读者举了一个极好的例子。

 
                                    著名词作家刘麟先生的题字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说不到都江堰真遗憾。

万里长城长,气派雄伟多壮观,

千秋都江堰,智慧神奇又灵验。

 

可曾到过天府好四川?

可知道天赋之源是都江堰?

你看看都江堰,安得广厦千万间,

你看看都江堰,诗酒飘香好经典!

 

作者写道,“两千多年的都江堰市有目共睹的,作者站在那个角度去观察、体味、表现都江堰就得有选择了……只有借助其某一点来表达一个作者的个人情思与认识,来表达我对都江堰文化个人的理解(当然这种个人的理解是建立在能够群众化推广的基础之上的)。写某一处景点是手段,表达我“心中”、“眼中”的都江堰才是目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要找到一个好选题,吴飞事实上作了多层选择,角度、情感、语言,最后才抵达了他想要的“独特”。

“五个一”,看似寻常,却不平凡。合在一起,一首成功的歌词便出现了。可见,吴飞对歌词创作的理论总结,是建筑在现代传媒时代的别样要求之上的。在这些简明的歌词创作理念中,始终贯穿着歌词作品强烈的“传播意识”。

笔者几年前在作自己的博士论文《歌词文体与歌曲流传关系之研究》时,也产生了类似的想法。笔者认为,歌必(意图)流行。即歌的创作与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歌众传唱、意图流传的。因此,歌可以分为两类“成功流传”的歌和“未成功流传”的歌。一首歌能否成功流传,取决于歌曲生产流程五个基本环节的合力作用。也就是(词作家的)歌词、(作曲家的)音乐、(歌手的)表演、(机构的)传播、及(歌众的)传唱的合力作用。而这五个基本环节中,都有各自的意图,词作家的意图,作曲家的意图,机构的意图,歌手和各种的意图,每种意图都不可能相同,因此,歌曲流传要求从歌词这个第一环节开始,就必须考虑到其他环节的意图,而其它意图也不断地回复修正,调整。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意图循环,只有当这种意图循环畅通实现时,歌曲的成功流传才能得以可能。


在这本《歌词写作实用教程》的一开始,吴飞便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借用作曲家王佑贵先生和其他音乐人的观点,强调了“作品的运行”机制,主张歌词必须力争流传,用流传理念来指导歌词创作实践。虽然,歌词创作看起来是一场面对语言文字的战争,但一个仅把歌词当文字创作的词人,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且优秀的词人。这种观念,也使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讲解创作方法的书籍,表现出了一种独有的前瞻意识。

吴飞是个多面艺术家:词作家,音乐制作人,歌词理论的大学教师。这样的多种身份,决定了他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保证了这本书的视野:我们面对的只是几行歌词文字,但跃出的可能是全场地动山摇的气势,也可能是独处时心中升起的不绝余韵。

 

 作者简介: 陆正兰(1967-),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文学研究。)


注:《歌词写作实用教程》有少量存书,微信朋友添加微信号:578867866,享受100元人民币得  教材+吴飞创作或制作的唱片一张。(仅限微信好友)

                         

                                欢迎关注吴飞工作室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利用识别二维码功能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吴飞原创作品

好听的歌曲

好看的文章

你可以选择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选择打赏

你的认可和支持

是我们每天原创工作的动力

吴飞音乐工作室微信号  578867866


友情链接